日本福岛的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撩拨着国内供应链和当地渔民的敏感神经。
北京时间8月24日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式启动核污水排海。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发出“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中国对日本的鲜鱼进口停止。
·7月7日,中国海关宣布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食品。长崎和北海道等出口鱼获知名产地尚不在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9日起,中国海关对日本进口的海产品进行100%辐射检查。中国日料餐厅基本无法拿到日本进口鲜货。
·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处理过的核废水,这一计划将预期持续30-40年。同日,中国海关发出“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作为回应。
早在24日核污水开始排海之前,业内经营者就已经感受到了变化。
据日经中文网,上海一家高端寿司店的经营者坦言,近期只得通过采购从日本经由其他地区进入中国大陆的非正规产品的方式来进货,但“价格高,这种进货渠道不知道可以维持到什么时候”。
而在供应端,日本水产行业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2022年,日本水产品类中,扇贝对中国出口达51.3%,海参达89.3%()。自8月24日起,中国香港、澳门同时禁止进口福岛等10个县的水产品,同时,针对其他食品,放射性物质的检测范围也将大幅扩大。随着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对日本水产的限制进口,日本当地水产业一片“哀鸿遍野”。
据日媒报道,北海道的一家扇贝加工企业2022年向中国出口的带壳扇贝约为1000吨,但2023年度仅为25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差甚远。
尽管携带核污水的洋流还未漂远,但已然在国际生鲜市场的供需两端引发震荡。
产业链断裂,割痛了谁?
周五晚上8点,北京合生汇某连锁日料店的上座率在80%以上,空座位并不多,店员透露,这几天客流没有明显变化:“日常周末的客流量大约在200人/天,今晚结算下来是206人。很多顾客开玩笑说,吃一顿少一顿,得赶紧来吃。”
尽管很多人抱着“最后的晚餐”来吃日料,但实际上,从供应端来看,客单价在几百元的日料店少有来自日本直供的海鲜货源,各类海鲜的产地大多来自世界各地。
据该店店员描述,店内卖出最多的前三种海鲜为三文鱼、北极贝、甜虾,分别来自挪威、加拿大和俄罗斯。“每个店的供货商不同,但供应链()都差不多”,店员说道。
当问及店内是否有过来自日本的水产品时,店员回答:“其实一直都没有,日料的概念为日本菜系,并非食材全部来自日本。通常只有顶级的日料店,才有可能拿到最好的食材,比如金枪鱼里的日本蓝鳍。”
(某日料店菜单)
除了部分进口食材,多数餐厅使用的鳗鱼、鱿鱼等品类大多由国内自产。以鳗鱼为例,广东、福建养殖鳗鱼已有近40年历史,在品种上,广东主养日本鳗、产业以活鳗出口为主,福建主养欧洲鳗/美洲鳗。业内人士告诉虎嗅,国产鳗鱼和进口野生鳗鱼的口感相差无几。
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4日,国内人均消费在50-100元、100-200元的日料品牌分别占比28.2%、28.9%,人均在500元以上的中高端日料仅占比4.6%。从食材的产地来看,进口受限后,短期内受原材料断裂冲击最大的店型主要为金字塔尖的高端玩家。
2022年,日本对中国出口水产中占比最大的品类是扇贝(51.3%)和海参(46.3%),鲣鱼和金枪鱼占比为22.6%。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主要进口的水产中,有48%的鱿鱼、35.6%金枪鱼和鲣鱼由中国进口。其中,鲣鱼是日料中常用的木鱼花的原材料,平价的日料店中,木鱼花大多使用国产。
数据来源:《令和4年度 水产白皮书》
某上海的日料行业老板坦言,只有人均1500元以上的日料餐厅才有“重食材”的资格:多数一级鱼被日本本土名店截获,中国香港名店拿到二级鱼,大多数内地日料店只能从香港鱼贩手中获得三级鱼。
而这类餐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食材,少有菜式风格、餐厅逻辑的创新,因为能拿到顶级食材已经成为不小的噱头。“高端的食材+简单的烹饪”也吸引了不少投资。
而如今,靠切几片鱼生赚大钱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高消费食客对食材有一定要求,金枪鱼的产地从日本换到西班牙,我们也会向顾客解释。要留住这部分顾客,将会更加考验供应链的整合、烹饪技术与店铺的运营能力。”业内人士说道。
排海真的划算吗?
事实上,离倾倒点最近的福岛县民众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在当地工作的华人阳溢告诉虎嗅,身边的人并没怎么讨论这件风波,日料店的客流也很正常,“可能是因为居住在福岛,已经见过大风大浪了。”阳溢说道。
在日本民众看来,更令他们费解的是,东京电力公司为何要选择与邻为患的处理方式。
日本共同社20日最新民调显示,88.1%的受访者担心排海计划损害日本形象和潜在经济利益,81.9%的受访者认为日本政府的解释不充分。
2016年6月,日本核能主管部门发布报告称,经过对海洋排放、地下掩埋()、地层注入()、蒸汽释放()、氢气释放()等5种方法的评估,“处理水”过滤稀释后排海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氢气分离法:1000亿日元(约60亿元)
·埋在地下:2400亿日元(约144亿元)
·排入海中:34亿日元(约2.04亿元)
但在“处理水”开始排放后,包括中国、韩国等在内的7个国家和地区在采取了对日本食品进口限制措施。7月后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额减少,影响巨大。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显示,2023年1~6月日本的水产品出口额为2057亿日元(),其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分别排在第1、2位。中国()占日本2022年食品总出口额的近4成。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从日本进口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品为2.3451亿元,同比减少29%。生鲜鱼为2263万元,环比下降53%,可保存一段时间的冷冻鱼为3677万元,环比下降13%。
在此情景下,日本三省()的渔民受到较大冲击。2022年,日本对中国出口水产中占比最大的扇贝()和海参()品类受到的冲击明显。
气仙沼市的扇贝养殖户小松博文称,宫城县的水产品在核事故发生后立即被禁运:“全国各地订单量减少了,扇贝库存面临剩余。8月份的价格为每公斤417日元,比1月份便宜了150日元。按此价格计算,每月销售额将下降近500万日元。如果价格()跌破400日元,生产商就会陷入亏损。”
据日经中文网,2023年3月前后,日本生鲜海参的产地中标价格出现了不到去年一半的情况,每公斤2000~2500日元()。生鲍鱼的价格在8月下旬降至1万~2万日元(),有些产地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低3成左右。
而渔民们“风评”被害的损失,日本政府也要为其买单。
日本首相岸田称“国家将对渔民形象受损担负全部责任”,2021年4月敲定排海方针后,开始着手补充针对渔业的“支援政策”。
2021年,日本政府在年度补充预算中计提300亿日元,创立了与处理水排海相关的基金,用于海产品的销售额和需求减少时为收购和保存提供支援;2022年度,追加支持开拓渔场等的500亿日元其他基金。除了政府基金进行的补偿之外,东京电力公司将从今年10月2日开始受理渔业从业者的赔偿请求,以挽回当地信任。
本周,在日本政府宣布将于24日开始排放处理水之后,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对准备排放的第一批处理水进行了取样。原子能机构的独立现场分析证实,正在排放的处理水中的氚浓度远低于每升1500贝克勒尔的操作限值。
尽管如此,东京电力公司仍无法松懈。据日本共同社23日报道,包括渔业人员在内的日本福岛、宫城、茨城县居民等,将在9月8日向福岛地方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要求叫停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排放入海。
在生鲜行业,商家、渔民、包括东京电力公司和民众的敏感神经,都还在被紧张情绪撩拨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