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
【资料图】
舞集《良渚》
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剧场外,一票难求,火爆出圈
剧场里,嘉宾云集,高朋满座
中央芭蕾舞团
北京舞蹈学院
东方演艺集团
中国歌剧舞剧院
解放军艺术学院
还有外地赶来的艺术同道
更多的是那些
对神秘良渚感兴趣的观众
岁月隔窗,寂静守望
如此神秘,如此唯美
良渚,吸引观众的
不只是敬仰的目光
更多的是一种
厚重与隽永的文化符号
文明曙光,一眼千年
日照残墙、城池威武、顶礼四方
竹笛悠远,一梦华胥
看日升月落,留一念遐想
在世界遗产的名录上
在世界文明史的脉络中
良渚遗址的重大发现
无疑点亮了
中华5000年的文明之光
这束光,照亮整个舞台
我
舞者刘坤
从岁月的长河里缓缓走来
时光年轮将其雕刻成舞集《良渚》——
标出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的
良渚精神
来吧!让我们一起
把良渚种下的这块巨石
放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光线上
当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融合
5000年也许就在眼前
玉
舞者吴嘉雯
美丽如她
似玉鸟啄食光芒的残片
良渚玉器
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趋向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友爱
深深熔铸在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中
印
舞者白
古城遗址
这片潮湿而错落的土地
被古良渚人一次次
深耕、细作、分割、蒸熏、炙烤
终于呈现出陶片的光泽
镶嵌在世界遗产的版图上
巫
舞者冷爽
良渚圣王的殿前
那年轻的国王如天神般的威严
丝袍飘舞,羽冠如仙
左手握着玉钺的权杖
右手举着嵌玉的白旄
远山环抱的王城
乐
乐者刘松涛
那悠远深遂的乐
是古良渚遗落的剔透水珠
飞漱的舞台上
舞者在与古良渚人争分夺秒
要把智慧的良渚
文化基因植入当代人
舞集《良渚》
就是通过“我”——
展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
通过草裹泥、陶器、文字
玉琮、玉璧、玉鸟、城邦
以碎片化的形式来展现
最终再回到
5000年后的“我”——
回眸祖先们给现代人留下的
宝贵财富和祖先们的智慧
这是一场美的过程
瞬间凝成永恒雕塑
赏
现场观众
╱ 静静欣赏 ╱
舞集《良渚》让观者在服饰上
遇见了5000年前的质朴和华丽
良渚文化的玉琮
良渚文字的线条
良渚麻织的质感
都在5000年的文化长河中流淌
神秘、神奇、神圣
听
现场观众
╱ 静静倾听 ╱
舞集《良渚》在音乐的呈现上
旋律与音效的多层布局
远近交替,时行时止
更是将这股
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层层渗透到观者心中
古代、古今、古意
等
现场观众
╱ 静静等候 ╱
舞集《良渚》将天地无界之大
通过多维空间多维时空的写意
以鲜明的视觉图像反映主题
以看似简约实则复杂的技术应用
表现浪漫写意之本
时空幻化定位之变
将人、影、物,叠化呈现
如梦、如幻、如影
美极了!
舞者们
在山水无界的多维空间
写意5000年前的
天、地、人、物——
谷物,农耕文化的见证
黑陶,承载智慧的方舟
玉琮,天地人的生命力
基石,城邦文明的印记
这一切元素
都在舞集《良渚》中化作了象形符号
从耕作技术到礼玉文化建构
再到手工艺术、城市规划、文字发明
舞集《良渚》赋予文物生命
透过文物诉说历史
人与建筑,大地上的雕像
眼光随着山势起伏
祭台与稻作
让人的身体与精神同时惬意
玉镯、丝绸、漆绘陶器骤然兴起
斧钺落下,手臂与爱环绕
如若说,消失的古城
是一排排寸尺见长的经线
那么,鲜活的文化符号
便是一条条生命的纬线
敛步于交叉点上的当代人
深感久违的成就与荣耀
是永怀好奇的考古人
发现和挖出来的世界遗产
是了不起的浙歌舞者
舞出了世界遗产的高光时刻
我们遇见良渚是幸运的
良渚遇见我们是幸运的
浙江演艺集团总经理
浙江歌舞剧院总经理
周阿勇在演出现场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从选题到最终的精彩呈现
无疑包含了许多人的共同付出
舞集《良渚》是目前中国舞坛上
唯一再现良渚文明的精品力作
具有深厚的文化标识
穿越人类文明
打动当代观众
一种文化
远比一个时代久远
夜幕下,观者的眼眸
随着古良渚渐渐远去
面对舞台,遥想当年良渚古城
不改坚实与冷峻的审视目光
与其说是一种共情
毋宁讲是一种共识
舞者与观者
过去与未来
良渚与世界
唯有深厚的历史文明与此相箆配
唯有深爱方能领悟其中精妙含意
舞集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的一个支点
良渚
永恒在华夏永不褪色的记忆里
掌声,一次次久久萦回
鲜花,一束束深深绽放
(作者:刘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