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志愿分队为农民抢收羊肚菌(李相芬 摄)
(资料图片)
助农志愿分队为农民抢收羊肚菌(李相芬 摄)
清理牛皮癣小广告
规范便民摊位、划线经营
劝导员在街头忙碌,筑牢出行“平安路”;志愿者走村入户,关爱服务暖民心;车辆在路口穿行,主动减速礼让行人……阳春三月,在大竹的深巷街市,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伴随着大竹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整个城市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洋溢在全城各地,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灿烂,道德的力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创建文明城市,大竹从未放慢脚步。近年来,大竹县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牵头工程,推动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文明新风拂面来,春风化雨润心田,如今,大竹县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坚定朝着高水平的文明城市不断迈进。
内外兼修
居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这里变化太大了,让人深感欣慰!”近日,在外务工的李先生回到曾居住多年的大竹县大麻家属院,这里的一系列变化让他喜出望外。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生机盎然的绿化带、熠熠生辉的文化墙……李先生感叹,多年的老楼“焕然一新”,仿佛置身新小区。
大麻家属院的改造工程是大竹县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近年来,大竹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提升服务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城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力,文明新风吹进竹城的大街小巷、老旧楼院,经过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功能明显完善,颜值大大提升,完成了“美丽蝶变”,给居民“创”出幸福新生活。
除了提升“外在”形象,大竹县还通过宣传引导,推动市民文明培育,在“内涵”上做好文明大文章。
据了解,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充分利用户外大屏、人行天桥、灯杆道旗、建筑围挡等平台宣传文明旅游、全民阅读、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并在城区重要街道、路口、广场及商业区等地张贴发布各类公益广告,多方位、深层次宣传文明城市建设。并抓住人口聚集的重点场所,设置宣传站点,定点发放资料,安排义务讲解员,加大创文宣传力度。
如今,游览竹城,由北城大道经白塔公园,徐行至东湖公园,沿途的LED电子屏、银行网点、宾馆、药店、社区广场等地,以及出租车的顶灯、公交车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各种公益宣传广告、文明标语,一个“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创建格局正在不断营造。
标本兼治
有“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现在市场变化很大,不仅环境干净了,路也宽了,大家来买菜心情也舒畅……”提起大竹县西门农贸市场,附近居民都感慨不已。
据了解,之前的西门农贸市场不仅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在集市高峰期还有因各类原因造成的道路拥挤,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大竹县针对性对西门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市场因违停、摊位摆放不规范造成拥堵等情况,相关部门还进行了监督整顿。
如今,大竹县西门农贸市场不仅硬件设施逐渐齐全,交通秩序也大有改善,市场环境焕然一新。
不只是改造农贸市场,为保证市容改造“标本兼治。近年来,大竹县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联合发布治理不文明行为公告,常态开展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劝导活动,合理规划摊位开放区域和时段,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保证了正常经营秩序,让“烟火气”和“文明味”共同飘荡在城市中。
此外,还印发了《大竹县包保联创责任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包保联创志愿服务活动,督促业主单位落实“门前三包”,通过“创文专栏”、约谈、曝光等方式,让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更加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文明实践
让志愿服务“润物有声”
近日,首场“弘扬雷锋精神 助力春耕生产”文明实践活动在大竹县石河镇前锋村、炉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拉开序幕。在石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助农志愿分队共同努力下,当天,为农民抢收200余公斤羊肚菌,并运送到市场进行售卖,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雷锋精神在基层蔚然成风。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从乡村到城市,从乡邻到近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逐渐成为大竹县教育引领群众的主阵地。
据了解,近年来,大竹县全面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按照有组织、有制度、有队伍、有平台、有活动的“五有”要求,统筹配备相应的公共文化资源,组织架构覆盖全县。目前,全县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注册志愿者15.2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1060个,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余万人次。
此外,大竹县还制定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攻坚行动方案》,依托大竹数字经济产业园阵地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推进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N个分中心建设,并对竹阳、白塔、乌木等17个所、站进行规范打造、提档升级,以点带面形成品牌效应。
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大竹县突出利民惠民,大力推动的文化下乡、应急培训、心理疏导、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已扎根社区,创新开展的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困、凝百家力、聚百家心的“五百”志愿服务项目,以及第二课堂、蓝天救援、五点半课堂、田间课堂、背包电力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惠民心暖人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享受到开展创文工作带来的好处。
(部分图片由大竹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兰楯 通讯员 李相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