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1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月信贷增长如期实现“开门红”,总量与结构双双好转,社融增量规模显著回升。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92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记者注意到,当月M_[2]同比增速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
(资料图)
受访专家指出,1月信贷社融全面走强,充分反映出前期政策落地见效与企业预期转好,经济运行向好趋势得到巩固。一季度宽信用还将持续发力,但需注意全年信贷的不确定性或在居民侧,居民在消费端及地产端的扩表或将成为全年经济的“压舱石”。
1月信贷增长如期“开门红”
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创下单月历史最高值。在多位专家看来,当月信贷数据大增是市场预期回升、监管要求适度靠前发力、银行前期项目储备充足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信贷结构看,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强于居民部门。数据显示,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为当月信贷数据“挑大梁”。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表示,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继续改善,或受政策支持和基建发力等因素影响。基建方面,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超过去年同期。
基建的配套融资需求继续对年初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支撑。制造业方面,政策继续发力叠加今年企业预期快速修复,企业内生融资需求开始回升。
1月社融增量规模有显著提升。分结构看,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
1月份,财政靠前发力助力政府债融资保持平稳,而企业债券融资仍是主要拖累项。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表示,1月理财市场赎回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尚未出现大规模回流,信用债利率仍处于相对较高位置,因此企业发债意愿较低。
春节因素助力住户存款多增
1月末,狭义货币(M_[1])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8.6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进一步修复。值得注意的是,当月M_[1]与M_[2]的剪刀差较2022年12月份显著缩小。
此前,居民储蓄存款的大幅上升使得去年四季度M_[2]同比增速持续高增,也导致了M_[1]与M_[2]增速的背离。随着疫情扰动减小,居民存款能否向企业存款回流备受业界关注。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1万亿元。
对于当月人民币存款多增,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除去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派生存款以外,春节错位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今年1月末时春节假期已结束,现金陆续回流银行体系并形成存款。春节因素还造成了住户存款多增。企业有春节前支付年终奖、过节费的习惯,因此1月会有大量企业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
关键词: